移至主要內容區

歷史沿革

:::

鄉鎮發展

信義鄉清朝末年曾屬雲林縣(今竹山),但視為「界外番地」。包括內茅埔社、楠仔腳萬社、東埔社、人倫社等。 

早期除內茅埔(今明德、愛國兩村)地區有漢人居民外,其餘為原住民布農族與鄒族狩獵活動之勢力範圍,日人統治台灣期間為方便管制並便於驅使起見,將原居住於中央山脈八通關一帶的布農族遷出於陳有蘭溪與濁水流域即現今信義鄉轄境,當時以羅娜為統治中心。光復後民國三十五年四月一日正式設治成鄉正式設置成鄉,仍以羅娜村為行政所在地,民國三十七年應實際需要遷至現今所在地(明德村),當時僅轄六個村,四十多年來人口不斷增加,行政區域經數次調整為目前的十四個村。

人口分布

信義鄉雖稱為山地鄉,但原住民的人數與平地籍約各佔一半。原住民以布農族為主(包含郡社群、丹社群、卡社群、巒社群、卓社群),鄒族為輔。平地籍中閩籍約六成,客籍約四成。具原住民風味之聚落有人和、地利、雙龍、潭南、明德、豐丘、新鄉、羅娜、久美、望鄉、東埔等社區。屬平地人聚落有明德村忠信社區、愛國村、自強村、同富村(和社)與神木村等。

宗教信仰

宗教具有教化人心的力量,更蘊涵豐富的文化意義,藉此可尋求人生哲理、獲得心靈的歸宿,使人心中有愛、常保善念,共創祥和社會。 

本鄉多以基督教及天主教為主要宗教信仰,教會活動是民眾生活的重心,聖經是民眾行為的準則。星期天,大夥在教堂裏聆聽福音、虔誠地祈禱,並以嘹亮的歌聲讚美上帝。聖誕節是原住民重要的節慶,每逢聖誕鈴聲響起,村子裏就充滿歡樂的氣氛,家家戶戶裝扮美麗的聖誕樹,聖誕燈泡光彩耀眼,寧靜的村子變得熱鬧非凡,而聖誕夜的活動更是精采,熱情的歌舞及莊重的宗教儀式,讓每個人渡過驚喜難忘的平安夜。